当地时间5月8日周四,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那叫一个兴奋,大张旗鼓地宣布:英国和美国已经就关税贸易协议条款达成一致。他还美滋滋地表示,这一天对两国来说,简直是“非常重要和激动人心”,还预告白宫会在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更多细节呢。”
咱先了解了解这事儿的背景。美国和英国,那可是有着深厚渊源的两个国家,在经济领域,美国是英国最大的贸易伙伴。每年,英国往美国出口的商品和服务那可不少,高达1790亿英镑(换算成美元就是2220亿呢)。这么大的贸易体量,也难怪双方在贸易政策上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。
一、汽车关税“打折”背后的算术题:英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?
可现实真有他说的那么美好吗?其实啊,这里面藏着不少门道。虽然特朗普把这协议夸得天花乱坠,但很多业内人士都清楚,这份协议可能并没有那么“全面”。要知道,真正的全面自由贸易协议,那谈判起来可没那么容易,通常都得花上好几年时间。而这次的英美贸易协议,从一开始就没被宣传成那种全面的自由贸易协议。
一位英国官员透露,5月8日公布的只是一些一般条款,而且主要聚焦在特定行业。英国首相斯塔默也打算在当天晚些时候就协议发表讲话。英国首相办公室发言人也表态了,说美国是英国在经济和国家安全方面都不可或缺的盟友,两国的协议谈判还在持续进行。
其次再看条款,“每年10万辆英国汽车关税降至10%”——这条看似利好的条款,实则是道精明的数学题。2024年英国对美汽车出口总量为9.8万辆,协议覆盖量几乎“严丝合缝”。但问题在于,超过10万辆的部分仍需缴纳25%关税,而英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,2025年对美出口将突破12万辆。
更微妙的是,美国要求英国车企证明“60%零部件产自本土”,否则仍按原税率征税。这直接卡住了捷豹路虎的脖子——其供应链中40%的电子元件来自中国和欧盟。伦敦政经学院贸易专家霍金斯直言:“协议像件紧身衣,英国车企每扩张一步都会被勒得更疼。”
反观英国让步的农业市场,美国牛肉、禽类产品将零关税涌入。数据显示,美国牛肉价格比英国本土低30%,且激素使用标准宽松,斯塔默政府为此埋下的食品安全隐患,或许会在未来某天爆发。
二、制药与电影业:悬在英国头上的“达摩克利斯之剑”
再看看其他方面,英国现在也是压力山大。美国特朗普政府正在调查制药行业,而药品可是英国对美国的主要出口产品之一,英国正绞尽脑汁避免对药品征收关税。更倒霉的是,特朗普还威胁要对英国的电影业征收关税,这可真是“屋漏偏逢连夜雨”,英国又多了一个要保护的产业。要知道,英国可是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体,关税范围从商品扩展到服务领域,这对英国经济来说,无疑是个危险信号。
协议签署当天,英国制药巨头阿斯利康的股价应声下跌3.2%。特朗普的关税清单上,药品仍是“待定项”。 作为英国对美出口的第二大产业(2024年药品出口额达229亿英镑),任何风吹草动都牵动神经。
更戏剧性的是好莱坞的“助攻”。美国电影协会要求对英国影视出口征收“文化保护税”,理由是《哈利波特》《007》等IP挤压了美国电影市场。唐宁街官员私下吐槽:“特朗普在拿关税玩德州扑克,而我们连底牌都被看光了。”
英国电影协会数据显示,2024年影视业为GDP贡献了142亿英镑,若美国加征关税,至少30%的中小制作公司面临破产。曼彻斯特一家纪录片公司老板苦笑:“我们拍《工业革命史》的钱,可能最后都进了特朗普的关税口袋。”
三、特朗普的“政治秀”:一份协议,两副算盘
“这是我的第19个贸易协议!”特朗普在发布会上高举协议文本,仿佛举起连任筹码。民调显示,他的经济支持率已跌至39%,急需一场“胜利”提振选情。 但细看条款,美国对英商品贸易逆差(2024年为254亿英镑)并未缩小,汽车关税下调反而可能扩大逆差。
这场“政治经济学”的真相是:特朗普在用英国的妥协安抚国内制造业。俄亥俄州的汽车工人听到“英国车更贵了”会鼓掌,却不知自家工厂的零部件成本因贸易链混乱上升了15%。 而斯塔默的妥协,则是为挽救支持率——最新民调中,60%英国民众认为“协议牺牲了长远利益”。
四、历史重演?1930年代“关税大战”的现代翻版
1930年,美国《斯姆特-霍利关税法》对英国汽车征收60%关税,英国随即报复,最终引发全球贸易萎缩40%。 近百年后,特朗普的“10%基准关税”像是对历史的温和模仿,但危险逻辑如出一辙:以国家安全之名,行贸易保护之实。
不同的是,英国已非昔日帝国。2024年,英国对美服务贸易顺差达689亿英镑,但金融、法律等高端服务业未被纳入协议。 伦敦金融城分析师指出:“美国用商品关税绑架英国,却对真正的利润蛋糕纹丝不动。”
结语:协议的“骨感”与时代的“丰满”
这份协议就像一碗夹生饭,吃的人知道没熟,却不得不咽。
最后,1931年英国放弃金本位,用货币贬值对冲关税战;2025年英国央行选择降息至4.25%,为可能的经济震荡预留缓冲。 或许今天的协议只是序幕,真正的博弈将在钢铁、药品、数据的战场上继续。
